风湿病资讯
就诊指南
洛阳风湿病医院
健康热线:0379-65520821
0379-65512594
地 址: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大道261号

中医病因“火”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8-09-30 浏览次数:1164
中医病因“火”
火与热只是程度不同,热极可以化火,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入里也可以化火。此外,脏腑功能失调、精神刺激等也能化火。因此,可以说火证多属里证,临床上可分实火、虚火两类。
1. 实火 实火多因外感六淫化火而发生,其临床特点是:
1) 起病较快,变化迅速。
2) 火热最易伤津。故火证多见高热,怕热、燥喝喜冷饮,多汗,面红目赤,口干唇燥,大便干结,尿短赤,舌红苔黄等症状。
3) 火性上炎,其症状依不同脏腑而异,如心火上炎,可见心烦不眠,甚则神志不清、谵语、狂躁。胃火上炎,可见齿龈肿痛、吐血、衄血、头痛等症。肝火上炎,则见易怒、目赤肿痛、头痛等症。
4) 火是阳热之邪,可迫血妄行。常出现吐血、衄血、皮肤斑疹等出血症状。
5) 火证多见舌质红绛,舌苔黄燥少津,脉洪数。
2. 虚火 多因内伤而起,如脏腑(肺、肾、肝)功能失调,气血不畅,或久病失于调养,精气亏耗,或情志不舒等,都可导致虚火的发生。
3. 虚火的临床特点是:起病缓慢,病程较长。主要症状为潮热盗汗,五心烦热,午后颧红,虚烦失眠、口干咽燥,干咳无痰,或痰中带血,耳鸣健忘,腰酸遗精,舌红少津,剥苔或无苔,脉细数等。
▼更多关于风湿性疾病、养生知识,请长按二维码